专业介绍
历史文化学院
供稿单位:招生就业处 发布日期:2014-12-17

                         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是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历史学和省级一流特色学科中国史的“双一流”学院,其前身为1991年成立的政史系历史教研室。有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学科教学(历史)、博物馆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571名、在读研究生71名。本科生考研率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居全校前列。

学院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硕士生导师10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90%以上。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有4人次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555”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3人分别被聘为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学院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高加索地区研究中心、甘肃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有中国古代史省级教学团队、文物与博物馆学省级实践教学团队、中国历史地理省级精品课程等省内优质教学资源,有伏羲文化产业研究院、渭川文化产业研究院等两个产业研究院。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已获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在国家权威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主编参编教材80余部,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各类奖项30余项。

学院全面落实“学科立院 科研兴院 人才强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立足陇东南、面向甘肃、辐射全国,突出优势、凝炼特色、打造精品、开拓空间,致力建设陇东南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研究基地。

 

历史文化学院专业介绍

历史学专业(创新人才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学术创新能力和进一步深造潜能,能在中等学校、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历史学科创新型人才。

要课程:中国史、世界史

核心课程:中外古代文明、中国文学经典、哲学导论、逻辑导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史学概论、古代汉语、文献学概要、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历史教学论、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技能训练、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国际关系史。

   制: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历史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中学课程改革需求,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和教研等方面工作的合格教师。

主要课程:中国史、世界史

核心课程:中外古代文明、中国文学经典、哲学导论、逻辑导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史学概论、古代汉语、文献学概要、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历史教学论、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技能训练、中学历史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课例评析、中学历史名师名课评介、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教师书写艺术。

   制: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机构、各类博物馆或展览馆、文物考古研究机构以及新闻出版、教育、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和海关等企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文物与考古研究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具体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

核心课程: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经营与管理、文物法规与行政管理、考古学通论、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文物鉴赏基础、田野考古技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书画。

   :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办学成果:

一、科研成果与平台

现有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中国史、甘肃省重点学科中国史、甘肃省“飞天学者”设岗学科等一批特色优势学科;有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陇右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高加索地区研究中心、校级科研机构伏羲文化研究所、院级科研机构甘肃稀见文献研究所等各级科研平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历史学、中国古代史省级教学团队、文物与博物馆学实践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历史地理省级精品课程等省内一流的专业和教学资源。

二、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访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丰富师生学术生活,拓宽学术视野。我院常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开展学术讲座

                              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访情况一览表

时间

姓名

学校或职务

活动形式

主题

2018.04.12

刘伟教授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

座谈

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教师座谈会

2018.05.17

王银泉

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

学术报告

明末清初翻译高峰与中西文化交流

2018.05.25

拉格瑞特•库普博士

美国富特海斯

州立大学

学术报告

欧洲战场的非欧裔劳工1916—1921

2018.09.05

周宜兴

教授

原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

学术报告

坚定文化自信、确立中华文明的时代定位

2018.09.18

姬秉新

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学术报告

未来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兼谈中国近现代史学习的相关问题

2018.11.17

陈根远

研究员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院

学术报告

碑林与碑帖——以西安碑林为中心

2018.11.29

梁云

教授

西北大学

文化遗产学院

学术报告

考古学上秦与东方六国的差别

2019.03.29

杨红伟

教授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学术报告

乾隆皇帝身份认同建构的意识形态性

2019.03.29

刘永明

教授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

研究所

学术报告

孔老相会与儒道互补

2019.04.02

王希隆

教授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学术报告

丝绸之路的开通、历史发展与前景展望

2019.04.18

王振宇

先生

天水市政协

副主席

专题讲座

举伏羲文化旗 打麦积山旅游牌——大力推动天水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019.05.16

田澍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副校长

学术报告

明朝迁都北京

2019.05.17

郑炳林教授

兰州大学

学术报告

敦煌碑铭赞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2019.06.14

穆永强博士

兰州理工大学

法学院

学术报告

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法理与实践——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2019.06.21

韩志斌教授

西北大学中东

研究所

学术报告

利比亚部落问题:历史与现状

2019.07.15

全弘哲教授

韩国又石大学

孔子学院

学术交流

丝绸之路与韩国之间的交流

2019.09.06

胡箫白博士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系

学术报告

藏传佛教与明代西北地方社会

2019.09.09

胡阿祥教授

南京大学

学术报告

我所感悟的“人文”学科

2019.10.09

张萌副研究员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

学术报告

考古学与考古学家

2019.10.12

马瑞映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

学术报告

英国脱欧的内外逻辑

2019.12.13

吴景山教授

兰州大学

学术报告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成才之路

2020.10.26

胡阿祥教授

南京大学

学术报告

地名:历史印记与文献资料

2020.11.02

胡阿祥教授

南京大学

学术报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域文化的差异与解读

2020.11.22

王国杰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

学术报告

解读俄罗斯与中俄关系

2020.12.15

宋永成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

学术报告

大学课堂革命:理论与实践

2021.06.23

胡阿祥教授

南京大学

学术报告

真历史,大智慧

2021.06.25

胡阿祥教授

南京大学

学术报告

国学与人生

2021.11.11

刘再聪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学术报告

探索文明起源 展示发展脉络——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线上)

2021.11.11

张继刚副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学术报告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线上)

2022.06.21

丁万明教授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学术报告

评说《资治通鉴》

2022.06.21

刘雁翔教授主持

天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访学交流

漫步羲皇故里·溯源始祖文化(陇台大学生文化研习营)

2022.06.21

杨红伟教授

兰州大学

学术报告

藏族族源传说的佛教化及其宗教意义

2022.06.21

杨富学教授

兰州大学

学术报告

西域文化与敦煌文化

2022.06.22

郎树德研究员

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学术报告

考古视角下的

天水史前文化

2022.06.22

段小强教授

西北民族大学

学术报告

甘肃彩陶文化及其特点

2023.04.17

宁梅

教授

西北民族大学

学术报告

神圣的声音:口头文学的声音叙

2023.04.22

童定家

西北师范大学

学术报告

全形拓补绘的意超之美

2023.04.22

麻晓雷

甘肃金石篆刻研究院

学术报告

拓墨导真

传拓艺术的历史沿革及技术特征

2023.06.28

李君

教授

山西大学

学术报告

云冈石窟与中国石窟寺文化

2023.11.5

梁云

教授

西北大学

学术报告

毛家坪与李崖——天水秦文化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2023.11.5

田亚岐教授

西北大学

学术报告

从西陲到咸阳——以雍城为中心的秦文化考古工作

 

教育教学成果展材料

甘肃省教学名师:

 

飞天学者:

四个一批:

 

教学竞赛奖励:

 

 

  项目成果(教学方面)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历史课史学常识教学研究”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陇东南高中历史教研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理论与实践研究”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多媒体情境中希沃5加持的中学历史交互课件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实践教学研究——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例”

 

 学生获奖

、人才培养

2018年以来,我院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展联合培养计划,2022年,我院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文化学院开始联合培养计划。目前,根据教育部要求,我校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协同提质计划,将来会有更多的学生到帮扶高校参加交换生计划进行学习。

基于以往的交流经验,相信在接下来的联合培养办学中,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为学校培养更多优秀学生。

分类培养、交换生、实习、见习、研习相关情况(基地挂牌及协议签订、学生实习情况、见习情况、研习情况)

、学生工作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规范管理、分层教育、全员参与、重点突破”为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方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1个班级获团省委“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1个班级获天水师范学院“先进团支部”称号;多名同学获天水师范学院“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获得甘肃省挑战杯一、二等奖各1项;获得雅言经典朗诵比赛三等奖、校运动会的团体操比赛三等奖、学校禁毒知识竞赛第三名,“健体杯”足球赛获第二名。

学院两个专业每年均有数名学生考入985、211高校研究生,考研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学生初次就业率历年保持在8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从业情况反馈良好。